热门搜索: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旅游频道 >> 内容

航天员入住天宫可蹬车健身

时间:2011/10/2 17:46:11 点击:1434

嫦娥奔月的神话,敦煌飞天的壁画,都在“天宫一号”成功发射这一刻扑面而来。古老的梦想照进崭新的征程——让航天员在太空“安居乐业”。现在,“天宫一号”已在距地面350公里的轨道上敞开怀抱,静候航天员登临。航天员以后入住“天宫”如何工作、生活?“天宫”里面到底有哪些装置设备?女航天员究竟能在什么时候“飞天”?这些都成了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。

关键词

女航天员

目前正进行训练有望明年入天宫

“机器人永远代替不了人的智能,像保障交会对接顺利进行的最后备用一招,还是要靠人手动控制。”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日前接受采访时说。

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前日介绍,入选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,目前正在训练,其中包括首次选拔的女航天员。

据载人航天工程宣布的后续规划,我国将于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,突破和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。

这就意味着,备受关注的女航天员,明年有望领到“天宫一号”的“暂住证”,乘坐“神舟十号”飞船升空,进入“天宫一号”工作、生活。

“这有利于航天医学研究的发展,我们既要研究男性在太空长期驻留后,生理、心理等各方面产生的变化,也需要针对女性作相关研究。”《国际太空》杂志执行主编、航天专家庞之浩认为,女性航天员适合做细致的科学实验,并能在操纵航天空间机械臂等工作上担当重任。

“男女搭配,干活不累”,预计明年,由男女航天员组成的乘组就将随“神十”上天造访“天宫”,太空将展现中国女航天员的英姿。

关键词

天宫活动空间

15立方米“开间”3人活动不拥挤

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坐“神五”上天时,固定在舱内,基本无法移身,相比之下,航天员在“天宫一号”里能伸开手脚,更为自由。

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,“天宫一号”为两舱结构,前面的密封舱较大,外部直径3.35米,里面经过装修并安有设备,中间有一个通道,供航天员运动、工作和生活。

据介绍,这个通道主体为长方体,两端各有一节椎段,空间约15立方米,“3个宇航员在这里飘浮或者转身,都不会感觉拥挤”。这个“航天员的家”四壁都是机柜,装满操作台、仪表板、照明设备等,也有供航天员休息的小舱室。

“总的来说要比飞船宽敞多了。因为人要待一段时间,伸展不开会很不舒服的。”周建平说,“天宫一号”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伸展开的空间,让他们住得更宽敞、舒适。

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科技委委员杨宏介绍,“天宫一号”为航天员设计了两个专用睡眠区,有独立的光照系统,还能自主调节光线。航天员能通过双向可视通话系统与地面通讯联系。在微重力环境下,各项操作系统都为航天员安装了助力把手,让他们在操作时更自如。

■走入天宫

“宫”中设施大揭秘

随着“天宫一号”目标飞行器奔向苍茫宇宙,航天员在太空拥有了新家。今后两年,它将随时迎接航天员驾乘飞船入住。这个家“家具”众多、功能丰富,航天员要在其中工作、生活并开展科学实验。让我们走进“天宫一号”,看看它为航天员提供了哪些设施。

太空健身设备

特殊自行车锻炼肌肉

航天员将来要在“天宫一号”中驻留的时间比以往神舟任务明显延长。长时间失重环境下的飞行会造成肌肉萎缩、骨丢失等症状,需要航天员通过太空锻炼进行健康维护。“天宫一号”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,如特殊自行车,用于锻炼下肢肌肉;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;下体负压筒对航天员下半身施加负压,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,改变失重环境中血液朝头部转移的情况。这些都是目前国际空间站通用的失重防护锻炼器材。

医学实验设备

失重条件下监测体重

为了探索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的医学变化规律和防护措施,“天宫一号”装载了很多空间医学实验设备。

质量测量仪能在失重条件下“称量”人体质量,反映航天员飞行期间体重的变化。骨丢失对抗仪通过对航天员施加外力刺激,研究如何对抗太空飞行造成的骨丢失。

还有一些装置用于研究失重环境下细胞变化规律、人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舱内气体采样分析等。

人造理想环境

高效清除浮尘微生物

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驻留,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。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、湿度、压力、氧气等常规环境外,“天宫”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“武器”。人体是微生物的产生源,代谢的皮屑在空气中以浮尘形式存在,微生物控制装置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过滤净化。

循环使用设备

验证废物再利用技术

神舟飞船过去携带的都是消耗性资源,航天员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都从地面携带,而“天宫”首次对再生技术进行验证,携带了废物回收利用的设备。电解制氧装置是为将纯水制成氧气,动态水气分离装置是为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。未来空间站上尿变水、氧气再生等技术,都与此息息相关。

这些技术走向成熟后,将大大减少地面补给,实现尿液、体液和有害气体等资源的回收利用。

日常生活用品

轻便睡袋绣祥云图案

蓝色的航天员睡袋外部绣有祥云图案。相比神七的睡袋,它的重量明显减轻,材料也是优中选优,还具有抗阻燃、防静电、松紧可调等特点。“天宫”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暖内衣、保暖裤、运动袜、运动服、短裤等。这些衣服的设计比较特别,主要是考虑太空工作实验的特殊需求,比如,有的衣服装有电缆口,有的口袋用于放置辐射测量仪等。

多种类营养品

食物目前仅用于实验

部分航天食品已经随“天宫”进入太空,包括蔬菜、肉类、水果和复水汤等成品菜肴,也有蛋白、脂肪、淀粉等单体成分,但这些都不能吃,还只是实验品。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太空中会发生哪些变化。据航天食品专家陈斌介绍,太空辐射、舱内温度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食品构成影响。他们在地面存储了同批次的航天食品,用于对比研究。

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员随飞船带上天,种类会非常丰富。

高端医监设备

全天监控航天员心电

航天员在天上的呼吸、心率、血压、体温等指标,牵动着地面飞控人员的神经。“天宫一号”携带了更高端的医监设备,采集航天员生理数据,为航天员医学健康维护提供技术支持。比如,航天员随身携带的心电装置,能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数据,而且不受测控弧段的限制。

舱内灭火工具

手套状湿巾可抓火苗

“天宫”和飞船都配备了灭火装置。如果火情小,就用手套状的灭火湿巾,可以随处抓握火苗。它不仅耐高温,而且绝缘性能好,因为天上火灾大多是电缆引起。灭火器只在火情较大情况下使用。

除此之外,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、总设计师陈善广介绍,交会对接时,还将带部分产品上天,转运到“天宫一号”中。因“天宫”运载量有限,物品无法一次带足,也因部分产品有使用寿命,如做实验用的细胞,在长期无人的条件下难以存活,得跟人一起上天。

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商西本报通讯员孙海荣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法律声明 | 刊登广告 | 在线留言 | 招贤纳士 | 人员认证 | 投诉建议 | 合作加盟 | 版权所有
  • 昆山资讯_昆山新闻_昆山最大的城市综合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(www.pay533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有害短信息举报 | 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广东省通管局 |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|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
  • 信息来自网络,本站只作存储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有疑问联系!QQ:501734467